李 波 :求 同 存 异----南下水彩画学习有感
发起人:zxz  回复数:0  浏览数:1210  最后更新:2009/10/4 19:28:59 by zxz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09/10/4 19:28:59
zxz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7
注册时间:2009/9/21
李 波 :求 同 存 异----南下水彩画学习有感
标签: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 




  求 同 存 异

————南下水彩画学习有感


李波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信息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许多原有事物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和速度变化发展着。水彩作为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紧跟时代发展的节拍向前迈进,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逐渐过渡,使水彩画从狭隘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作品更具有了精神内涵和时代气息。

  在中国水彩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盛行于东北地区的传统写实水彩,势必显得有些单一和薄弱。相比之下,探索水彩新画风的广东水彩,却成了中国水彩界的闪耀点。我试从广东水彩和东北水彩的分析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国水彩画正向着民族性,时代性发展是必然趋势。

随着中西文化的艺术交流,明清时期,水彩画随之传入我国,已历经了百余年的曲折过程,经历了两次中断(1937年抗日战争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和两次高潮(1919年五四运动和1978年改革开放),沿着艰辛坎坷的道路逐步走向成熟,谱写了中国水彩画的新篇章。回顾中国水彩画发展的历史,正是一部继承、借鉴、融合中西方文化精华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水彩画家及优秀作品,他们加快了中国水彩与世界水彩的接轨,是中国水彩画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

从绘画角度讲,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E·H·贡布里希认为:“风格——是表现或创作者所采取的或应当采取的独特而可辨认的形式。”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理想观念,不同艺术创造力和心灵感悟力的艺术家。“风格即人”是法国著名散文家布封的一句至理名言,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有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许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从主观讲,一个水彩画家的个性、艺术修养、社会阅历、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对个人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客观讲,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等也是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和条件。

中国有着深厚博大的文化基础,丰富的地域特色,多民族的风俗民情为水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水彩画由于它既能表现出油画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又具有中国画浓淡相依、泼墨挥洒的特点。所以中国水彩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除具有西方水彩传统的写实功力,透明的色彩外,不少画家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融合了东、西方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绘画风格,创作出了丰富多彩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水彩画。“水”和“彩”兼有是水彩画的优势,但把创作仅限于此,单纯的追求水彩“水”的特性,就丧失了水彩的生命力。

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为“印象主义先驱”的英国水彩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ner,1775—1851)在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创设意境、运用技法以及材料工具,特别是对色彩的大胆革新,使水彩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追求色彩与空气表现技巧的改革,1963年《达德利河上的货船》在空气和阳光下的整个海港,表现得神奇莫测。他那光辉绚丽的色彩,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形成了异常独特的艺术风格。约翰·康斯泰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是一位以故乡风光为题材的田园画家。他的水彩画作品风格纯真而独特、坚定有利、准确、生动,被认为是开创英国和世界风景画的巨匠。然而,从早期欧洲的水彩画历史分析,水彩画虽然技法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各自风格,但艺术创作观念仍没有明显建树,始终没有突破水彩特性的束缚,仍在水色中摸索。和同时代的油画相比,水彩画仍是附属品,登不上艺术的大雅之堂。

中国传统水彩画就是吸收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水彩画的技法,单纯追求水分运用的表面效果,在“禁区”内彷徨。以写实的方法再现客观对象,写生成为水彩画的主要表现方法,它侧重模仿的继承,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强调技巧的磨练,画幅小,时间短,追求水、色趣味,而缺乏个性开拓。这种观念、方法、师生相传,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现代艺术思潮打破了中国艺术教育的传统固定格局。水彩作为一种“新兴”画种在中国画家的努力探索下,也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逐渐过渡,走向了开拓创新的道路。

随着形势的发展,全国水彩画创作日益繁荣。近几年中国水彩画拓宽创作题材,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作者的感情成份,使作品更富有激情和活力。以从习作和写生阶段进入了比较成熟的创作阶段,作品更富有力度和时代感,增加了水彩画的艺术品位。

广东地区和东北地区处于中国地域的南北两段,不同的地区绘画风格,对中国水彩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北方仍喜欢遵循传统水彩画的透明画法,运用透明颜色和纸的巧妙结合产生透明、湿润、轻快的水彩画固有特色。长期以来一直追求水彩画简洁、洗练的特点,没有大胆的突破水彩画的“禁区”,追求清新、纯朴、写实的关东风格。早期的关广志、韩乐然的水彩画对东北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李北关”说的就是南方的李剑晨和北方的关广志。关广志的一生对艺术都很严肃认真,从不草率,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分次完成、留空填色、一遍完成的特殊技法,使画面色彩晶莹透明,达到了充实、丰满、清晰、明快的效果。例如《玉泉山琉璃塔》和《清真寺》其景色繁杂而不乱,色彩丰富而协调,整幅画面透露出清新、优美的情调,仍属于传统写实水彩画。作为全国重点艺术院校之一的鲁迅美术学院,五十年代后,发扬 “服务人民,跟随时代,培养英才,创造精品”的办学原则,在乌叔养、乌密风、杭鸣时等的教学影响下,培养了一些水彩画人才,推动了东北水彩画的发展。随着全国水彩画创作的发展,鲁迅美术学院建立了白崇录“水彩画工作室”,提出创立现代写实水彩画流派体系的艺术主张,热衷描写北方的山山水水和纯朴的风土人情,以形成富有北方地域特色的现代写实主义作品,鲁迅美术学院大大推动了东北水彩的发展。东北三省水彩除了联展外,各省分别举办不同形式的水彩展,以此促进地区水彩的发展。首次推出了第一辑《中国北方水彩画精品集》,并陆续举办了水彩作品观摩会,学术研讨会,创作经验交流会,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东北地区水彩画创作,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创作迈进。从三省联展作品我们看出,虽然个别作品描摹,缺乏生气,为了追求水味,显得简单空洞。但题材面扩大了,表现手法丰富了,风格多样了,创作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整个展览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作意识和时代意识,具有较浓厚的东北地域特点。东北地区水彩迈出了艰辛又可喜的一步,我们坚信在学习探索中,东北地区定会有更新,更具吸引力的作品不断问世,为中国水彩发展做出微薄之力。 

广州是我国南方早期的通商口岸,吸收西方文化比北方地区较早。清代就出现了用水彩来表现乡土风情的作品。例如《广州市舶司》是十八世纪晚期绢本水彩作品(56×75cm),现收藏于香港艺术馆。《远眺广州城》约1800年纸本水彩作品(60.8 ×118.1cm),现收藏于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随着通商贸易的发展,广州出现了一批用水彩绘制西画的中国人,他们从外来人员中学习西画方法,绘制中国的风俗、景物。专门销售给来广州的外国商人,成为“外销画”。现有200多幅作品珍藏于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这批作品题材特别广泛,生动的展示了18、19世纪广州的社会风貌。

由于南方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促使文化艺术发展远远快于北方。如今广东水彩的技法多样性,形式多元化,作品内容丰富,画幅越来越大改变了水彩画 “小品”的从属地位,开始向更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水彩画大步迈进。并且广东水彩有今天的辉煌成绩是与李铁夫、王肇民老一辈水彩艺术家的胆识分不开的,他们为广东及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们从传统水彩单纯追求水分淋漓单一性中走出来,更多的从学术角度去研究思考,力求表达作者内在的精神情感。

与东北地区相比,探索新画风的广东地区水彩画创作风格强调突破传统,发展传统,以崭新的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通过具象或意象或抽象的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主体的感情世界。语言概括、简练、厚重、大气、视觉冲击力强、富有创新意识,是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表现生活而不是模仿生活。它强调画家的艺术个性,发挥画家创造性,运用画家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进行艺术创造。广东水彩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水彩的精髓,为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相信在广东水彩画家的不断努力下,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水彩画作为“新兴”画种传入我国,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当今艺术流派纷呈,创作思想和手段也各异,但无论用哪一种手段,都要有时代感,生活气息和个人风貌。我们坚信中国水彩的未来,将是无限光辉的,愿通过一代代“水彩人”的努力,为世界艺术之林再放一片奇葩!

李  波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水彩教研室教师      文章来源:大舞台杂志——搜狐博客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